【精彩纷呈】云融创新生态重量级嘉宾观点分享机遇与挑战

首页    联盟动态    联盟动态    【精彩纷呈】云融创新生态重量级嘉宾观点分享机遇与挑战
 

导言

 

近日,由中国云产业联盟暨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简称“云联盟”)承办的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云融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来自两大运营商、软硬件科技创新企业的云技术负责人、国家队投资机构以及科技媒体创始人七位重量级嘉宾,在 “中国云生态创新发展技术论坛” 上进行了深度的思想交流和实践分享。广小明先生来自中国电信天翼云,担任副总经理兼CTO;张志宏先生是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北区支持中心副总经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徐晓剑先生是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浪潮云总裁颜亮先生;用友网络副总裁邹达先生;中电科基金投资部负责人王晨先生以及此次论坛的特约主持人36氪董事长兼CEO冯大刚先生。

 
 

《2023年中国云生态蓝皮书》指出:2021 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 3,229 亿元,较 2020年增长 54.4%。其中, 公有云市场继续高歌猛进,规模增长 70.8%至 2,181 亿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私有云市场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28.7%至 1,048 亿元。 公有云laaS 及PaaS 保持高速增长,SaaS 稳步发展。2021 年,公有云 IaaS 市场规模达 1,614.7 亿元, 增速 80.4%,占总体规模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三;PaaS 依然保持着各细分市场中最高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 90.7%至 196 亿元;SaaS 市场继续稳步发展,规模达到 370.4 亿元,增速略微滑落至 32.9%, 预计在企业上云等相关政策推动下,有望在未来数年内随着数字化转型重启增长态势。

 
 
 

云网融合、数智领先、安全可信

创新应用定义“云无边界”

 
 
 

36氪冯大刚表示:中国云生态在过去十几年基本上保持在每年30%的增速,占据世界云计算市场的30%,大约是全球第二大的云计算市场。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国云生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市场变化,包括政策端的东数西算,市场端的大模型,这些都给云计算带来了非常大的机会,也有可能是一些冲击,它对云计算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圆桌论坛特约主持人、

36氪董事长兼CEO 冯大刚

01

Q:

主持人36氪冯大刚:围绕政策变化、市场变化、技术变化,如何看待市场的增量?它是一个增量吗?它是一个机会吗?这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天翼云广小明:今天是每一个传统行业都要发生一些蜕变的时候。同样,对于天翼云来说,它脱胎于中国电信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基础网络运营商的天花板就在入口,天花板出现之后就得找一个出路。还有大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通过科技找到业务新的增长方向,云就脱颖而出了,就成为运营商不可避免的选择!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 广小明

中国移动云张志宏:三大运营商在市场上竞争是比较激烈的,但还是有很多合作空间。从运营商角度来讲,市场的变化是永恒的,但是内部有很大的潜力,重要的是要自己练好内功。

移动云从2019年开始,每年都以三位数的增长,发展非常快。移动云2019年启动“云改”,通过内部改革,调整内部结构,集团云能力中心负责整体移动云的建设、产品开发、运营;通过市场的力量做整个移动云产品的销售,作为中国移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整个中国移动有45万的员工,其中有25万的市场人员和20万的技术人员,这么多的员工都能拥有技术能力,以狼性的态度去争取市场。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机会以及各种形势,运营商要自己从内部通过改革来发展自己的潜力。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北区支持中心副总经理 张志宏

中信银行徐晓剑:作为用户侧的中信银行代表视角来看待市场的变化,2019年之前,因为金融行业的数据比较敏感,特别是保险、证券或者银行更多的倾向于私有云或者混合云,但是技术是主要通过采购模式由供给侧提供。

从现在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对云技术的接纳程度越来越深,接纳范围越来越大。中信银行在2019年之前大部分应用跑在虚拟机或者物理机上。从2019年开始,应用的容器化率不到1%。三年疫情期间,一直持续的迭代更新,包括应用的瘦身、架构的转型,整个规模容器化率已经高达65%,规划的目标是在两年之内容器化率达到95%以上。从中信银行的发展来看,整个云市场的规模还会持续性的扩大,我们要用云技术。公有云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可靠、安全,是第一位的。国家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要求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如果(银行)一些小的金融业务要上公有云的话,需要解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我认为机会居多。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 徐晓剑

02

Q:

主持人36氪冯大刚:当用户侧提出云容器化率提高到95%的时候,科技企业就会认为有好的机会吗?机会是不是好把握?有什么困难吗?

天翼云广小明:云服务的从业人员都不认为云有天花板。云服务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算力、连接、存储都是大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容器化仅仅是云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不管是做公有云客户还是做私有云客户,上云的第一个阶段是平移。传统的IT结构能够保证先不动,那能不能迁移过来,平移之后不管是使用效率部分、本身业务系统的高可用部分或者是容灾部分、容器化部分、云原生部分都是一个阶段,运营商不应该认为云原生或者容器化已经走到一个终点,它仅仅是中间状态。

中国移动云张志宏:市场的机会很多,政府、大型企业都是通过私有云的技术来部署。但采用私有云也有一些痛点,比如,依赖开发商,版本迭代的难度大。大家觉得私有云比公有云更安全,我反而觉得公有云可能会更安全,只不过大家觉得公有云上不同的用户使用一些共享的资源。现在云的技术很完善,可以有充分的逻辑隔离开,而且云服务商都有水平非常高的安全团队,所以我觉得公有云要比私有云更安全。

现在国内很多的大型国企都在做私有云,但我认为未来会越来越接受公有云。公有云也有多种形态,不仅仅是互联网用户、自服务用的公有云,也有全栈专属云的形态,有一批专家团队集中的帮助用户运维。这种形态资源池属于用户自己的资源池,它的版本会随着公有云大版本一起迭代。通过云服务的形式、产品的形式不断的创新,紧跟用户的需求。国此,国内的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3

Q:

主持人36氪冯大刚:关于市场增量的机会,有请各位分享一下观点

浪潮云颜亮:我先说几个新的情况:第一,7月4日《华尔街日报》云服务限制的许可申请,这是国际环境的变化,让云服务有了“边界”。第二是云形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中性的,公、私的结合后是个服务。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是分布式云,浪潮云主打的就是分布式行业云。浪潮云在全国布局了120个中心,493个分布式云节点,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行业客户,这是我们现在的实践。第三,云对象的变化。中国云市场是2010年起步,13年间,云服务从IDC层面上升到云基础设施层面,面向的对象是业务应用,我们提出的是应用上云、业务上云,从近两年开始认识到云的对象是数据。

数据是在业务里,没有独立性。这两年数据越来越独立是两个方面的原因:1)组织的变化。各行各业包括政府都围绕着数据成立了相应的部门,数据具有独立性的引力或者具有独立性的组织支撑了。2)物联网供给的数据是独立的,与业务的耦合度低。数据有了独立性之后影响产业的是数据密度,数据密度会带来云资源的分散汇集。数据有边界,数据有国界、有行业边界。

从三个新的角度或者要素去看,云的发展空间不是问题,云是整个产业迭代一个比较大而新的形态,可以说是IT,但是它超出了IT,因为它是典型的新时代或者新社会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内涵在不断的变化着,核心的变化是新基础设施面向的是数据。数据的引力会决定整个云的分布,整个业务体系的分布,这是我们看到的机会。

浪潮现在推动云的形态是行业云和数据云,下一个空间反而是云发展的时机,有卷的成分在,但是机会非常大。

浪潮云总经理 颜亮

用友网络邹达:用友在整个云的架构里面更偏运营层,更偏PaaS层和SaaS层。今年整体市场增量包括信创、大模型、AI、AIGC,在应用SaaS层面的市场需求和产品标准化的匹配程度;管理层的SaaS服务想做到标准化比工具型有一定难度。在整体信创方向看到了一些增量。 今年用友做了组织架构调整,划分成了23个行业事业部,就是看到了整个信创这块给我们带来的增量。通过国产化的替代,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选择国内的厂商。这对整个产品和商业模式非常重要,越是头部的客户,产品就越代表了先进性,而且覆盖的产品对整个产品标准化是非常的利好。

整个SaaS行业是高毛利的行业,需要控制成本。通过AI的大模型包括AIGC,其实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AI对于低代码的生成、对于定制。 用友有十大领域,可以融合越来越多的生态伙伴,通过和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加强能力输出。今年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增量,这些增量也会走到下沉合作伙伴,对整个云服务有很大的需求量。

用友网络 副总裁 邹达

中电科基金王晨:从投资人的视角来看,云计算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技术和场景的演进不断变化的,云融技术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我认为发展前景是相对乐观的。

从规模上看,云计算的公司收入规模保持了较快速增长的态势,盈利能力略有改善;从结构上来看,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大型或国资背景的云计算公司发展向好,中小规模的创业公司创新能力突出,但盈利能力相对弱一些;从国际形势上看,国家战略安全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云计算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从政策上看,以数字中国建设为导向,数据中心形态多样化发展逐渐展现,《数据安全法》颁布,数据安全成为数据治理的重点;从需求端看,互联网市场增长放缓,企业向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行业数字化将成主引擎,云化大数据服务成为“新常态”。

根据观察到的趋势,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投资了X86服务器的某国际龙头企业,培育了基于申威CPU的自主可控服务器公司华诚金锐公司;在云计算方面,参与了电信云的战略投资,围绕电科云公司开展了一系列产业生态投资,布局了云原生领域头部企业道客云公司。

中电科网信基金 投资二部负责人 王晨

浪潮云颜亮:由于数据安全的问题会造成整个市场的分裂,不像我们十年前想的那么好,全世界可能两到三朵云就解决这个问题。走了十几年发现问题非常的具像,数据在不同的领域、行业、区域汇集,在一些点上汇集,汇集有多种原因,但它有一个内在的原因是数据安全。我们比较早能感受到这种问题。

关键是解决安全的问题和数据的支撑,要靠技术和管理去填补。包括自主的技术路线,核心是要解决问题。首先把安全的问题识别清楚,其次要把数据的汇集趋势看清楚。数据会在各行各业形成汇聚的高点,这也是我们看到的一个趋势。

云的变化趋势是要形成面向数据的基础设施,面向数据的基础设施跟过去认为云的形态不一样,它作为独立存在的时候,你会发现数据流通很困难,因为必须是有基础设施来支撑它,基础设施有了之后才可能有上面的运营体系,有了运营体系再往上才有可能有商业模式,数据流通是关键。根据数据的属性和数据的边界去分类。

04

Q:

主持人36氪冯大刚:作为云生态里面的客户方中信银行、重要的合作伙伴方的用友,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信银行徐晓剑:中信这几年高度重视科技,从2019年之前约700多人扩充到现在行员加外包8000多人,包括数据成立了单独的部门;中信是中国第一个做到核心下移的银行,我们现在在基于云原生的理念做一些创新,我们在与供给侧联合研发创建一种新的产研结合的模式;我们自研了金融级的交易数据库;我们与中兴通讯研发基于数据的网格技术,探索信创数据库厂商多样性等问题。

云技术的发展趋势除了基础设施以外,还有基础设施上面除了PaaS,SaaS还有一些增值服务,比如说,第一代是对硬件的虚拟,抹平硬件的差异性、再到操作系统的差异性、应用运行环境的差异性。下一阶段云的虚拟化技术应该是什么?业界已经开始出现了BaaS这一层的网格技术。应用最终关注的是业务逻辑,周边的运行环境最后要变成一个声明式获取的资源分配,如何给不同的租户、不同的应用去分配不同的运行环境,按照它的声明去调度外围,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变成资源调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云技术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包括公有云如何提供增值服务很重要。

用友网络邹达:用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和技术的提供方,核心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需要帮助客户在中间层抹平掉底层的差异,所以选择权是客户的选择,更多把底层的适配做好。从整个增量上来讲,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对整个云的需求量是增长的。用友最开始关心跟最终报表、单据相关的数据存储起来。随着现在接触越来越多的企业,跟经营相关的所有数据的搜集,包括企业制作的,每个企业内部数据量跟之前比是不在一个数量级别。

从数据的角度,包括针对于数据从报表、报告、分析、控制、预测、决策每一个领域当中整个数据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对云的需求量是一个很大的增量。

AI的发展我们更多的关注:不同的行业需要有不同的大语言模型支撑,基于行业的数据训练。虽然不同云厂商之间会有差异、会有竞争,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很大的增量。

05

Q:

主持人36氪冯大刚:2022年移动云收入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三位数的增长,你怎么看增长的动力?接下来来自于哪里

中国移动云张志宏:这三年通过改革提供了一些动力,理顺了关系,上了一个快车道,当然后边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从央企来讲,继续的厘清机制体制能够有一些改革,能够激发大家的一些动力和活力,尤其是2021年内部启动了科改,对专业公司重点的科研人员有激励,这种改革会逐步的从一些骨干的科研人员向市场人员,包括客户经理能够根据大家的业绩给大家足够的激励,尤其是让大家重视对云的一些学习以及市场拓展,我觉得这些机制可能会非常关键,这是内在的因素。

从外在的因素来讲,作为运营商还是有一定的禀赋优势。比如说,在行业、SaaS层面有非常大的机会。在IaaS层面,20年前的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20年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给大家上网的体验(今天看)也就是乡间羊肠小道。云的发展有一个定义——“算力网络”,最后我们的计算到底是在哪?它可能通过整个的一张大网整体调度,从基础设施层面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来给大家一个更好的新型基础设施,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讲,运营商可以发挥更大的力量。  

06

Q:

主持人36氪冯大刚:天翼云的数据在过去一年无论是IaaS层还是IaaS+PaaS层,都跃居到了前三,应该说进展非常快,接下来有什么样的发展策略呢

天翼云广小明:1)关键核心技术部分对每一个云服务商来说都是基本面,基础软硬件的研发,包括算力、包括面向超算和智算一体的工作负载的调度,都是提升云服务商资源使用效率的关键和核心,包括配合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进程所必须的高阶服务。2)云是属于不能给它定义一个边界或者范围,这是云的生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像“社牛”。做技术最终要完成商业化,跟商业化过程相配合的生态部分打造以及对行业这部分深入的理解都是配套动作。

中电科基金王晨:云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对云融技术的具体投资思路有几个关键词:基础软硬件、数据和应用。首先,关注计算机的基础硬件,例如:CPU、GPU、专用芯片和板卡;其次,关注基础软件,重点投资主要领域,例如: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再次,关注数据和行业应用,围绕新一代云计算架构和流量数据爆炸的背景,前瞻性布局云原生技术。

中国电科是网信事业国家队,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电子信息领域完整产业链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承担重大任务,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我们基金的产业目标是通过产业投资为构建中国计算机产业体系贡献力量,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今天也很高兴的看到,我们有几家已投企业也来参加论坛。

我们认为产业型基金有三个定位:一是做参谋,好比是赛车手的副驾驶,看地图、给建议、不插手;二是搭桥梁,我们通过主办、参加各种交流活动,精准链接企业、投资机构、政府和客户,导入产业资源;三是,才是投资金,目前国资基金的资金非常充裕,在筛选标准方面我们也倾向于行业龙头大型公司,以及成长性好、科创属性强的成长期企业。

END

 
 
 
 

● 对政策的信心、对应用的探讨、对技术的重视、对数据的关注、对市场的尊重

 

以信息化技术促进的产业变革正在引领着工业4.0的发展。同时,催生出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随着国内云计算技术生态发展不断成熟,企业上云步伐不断加快,在宏观层面看到七个云生态发展趋势:

  1. “数字中国”顶级规划出台,政策、技术和市场共同驱动下的数字化成为必选项,数字科技和云生态支撑千行百业

  2. 国资云弯道超车,互联网云大厂调整业务战略,集体冲击盈利

  3. 云服务向算力服务演进,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4. AIGC为云计算行业带来新的奇点

  5. 云原生关键技术持续演进,混合多云使用场景下云成本优化也愈加重要

  6. 通用软件和SAAS下创新型企业的兼并购和出海态势加剧

  7. 制造业金融业引领传统行业数智化转型,国产替代为科技企业持续释放红利

在此背景下,云服务提供方、应用方以及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发展共识,必将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增强行业信心、促进合作创新。为云生态产业乃至数字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23年7月26日 11:4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