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AI 与智算”生态重构专题闭门会成功举办





会上,甘肃省庆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谭文枫介绍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甘肃)节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情况。谭文枫介绍: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1年的12月份批复设立的。主要是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东数西算、西数西算、东数西渲,还有东数西迅的算力集群。庆阳发展数据中心具备在区位、地质结构、能源以及气候等方面的优势,到今年年底算力规模达到5万P。接下来庆阳将承接国家的中线算力大通道,打造中国的算力高地。推动全行业全领域的AI化,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加医康经济、人工智能加制造,探索人工智能加中医药产业;全部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庆阳寻找上下游产业合作机会,真正构建产业闭环,疏通“庆阳造”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建设安全的数据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打造生态体系;推动网络通道的扩容;增强电力保障和人才保障。

中国能建集团科技信息装备部科技发展处副处长王小博围绕“人工智能与能源电力;相互驱动及应用场景”进行了分享。指出AI和绿能是一个双螺旋的递进。第一,AI中的核心算力作为基础设施,最核心的是电力能源。随着各类型AI设备的不断发布,能耗的需求一直处于非常稳定的增长状态。目前,我国电解铝行业占到了我们总用电量的4%。AI刚刚达到电解铝的用电水平,AI其实处于一个发展的很初期的阶段。按照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2025年占30%,2027年占50%,2030年占75%。可见对绿电的需求量是有非常清晰的要求。从供电稳定性上看,可再生能源是最波动的电源。同时,数据中心需要最稳定的负荷,又带来了很多新型储能的场景,这是AI产业的机遇和优势。第二,绿能作为AI端侧智能,用于高空、高危和高难的应用场景。第一个硬场景就是巡检,电网、火力发电厂、光伏电厂、风电厂、变电站,巡检希望用这个机器载体。第二是建造,包括焊接、钢筋绑扎、高空作业这些艰苦的劳作都可以用机器来代替。第三是矿区的无人驾驶,用于高粉尘、高震动工作场景。第四就是电网侧,用于新能源的发电功率预测,对AI的需求非常大。包括电力行业的BIM设计、智能辅助决策和智能运维、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等。

阳光保险集团阳光数科AI 研究院负责人吕超博士分享了大模型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阳光保险集团自19年开始AI相关建设,23年初把大模型的应用方向。传统AI是利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视觉等技术,在智能客服电话、票据识别、证照识别等数据的识别。随着生命智能模型等技术的发展,引入多模态大模型,使得保险理赔应用场景,实现了非常大的一个跃迁。同时,我们也研究了模型压缩设计的技术和从技术,在单卡上面去部署更多的模型,降低使用成本。阳光数科还制定了保险行业标准测试集,按照自己测评标准去测评哪些基座模型合适。

中兴通讯总工李忠良从技术层面介绍了基于大模型多智能强化学习。李忠良介绍强化学习有两个主体,一个是AI,另外一个是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场景不是一个智能体在起作用,一个智能体不断的跟环境去做交互,但是影响这个环境可能是多个智能体。因此,提出多智能体的概念。强化学习可能不是一个充分条件,但是它有一定必要条件。在他看来,第一,机器学习发展从最初的一个专用模型,到现在的一个大模型。再接下来是多智能体系统的这个群体智能,最后就是到AGI。第二,当前的这个市场状态是a agent商业和产品的爆发的前夜。第三,随着智能体数量的激增,多智能体系统的框架必然会应运而生。第四,多智能体系统就是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结合要深,多整体强化学习算法会成为必然的趋势。

中国移动政企部张晁华作为运营商代表,围绕着“以高质量信息服务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介绍了中国移动的数字政府建设项目、算力网络和算力服务情况。第一,移动云在庆阳投建移动云,服务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解决老百姓从线下办事到线上办事的过程。节省了老百姓一半办结时间。第二,算力网络。中国移动除了建设算力,更多的是要将接纳和消纳的算力能够及时的传输出去。中国移动基于全光网底座,直接可以实现跨省级传输。第三,中国移动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重点部署就是算力服务,基于国家推动东数西算这个工程,目前整体完成了两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第一栋已经投建完成,已经消化完了。第二期正在建设。

清微智能执行总裁邱召强介绍,清微智能是从清华大学的集成电路学院孵化出来的一个成果转化单位,主要产品是可重构计算芯片,根据应用软件的需求,实时变化芯片里面的算子结构的。核心优势包括:第一,高性能低功耗。可重构技术架构省去了解码译码、取码、存储等等动作。可以在芯片里面90%以上的面积都是用来做计算。做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所谓的虚拟化,甚至渲染,所以功耗和计算性能方面更具优势。第二,具备高扩展性。大模型的计算都是要做集群,交换机会成为一个堵点,移动交换机的数量越多性能越下降多,采用可重构的技术架构里面去掉交换机环节,采用光纤直连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性能。第三,是成本优势,成本只有传统方案的三分之一左右。

算力自由创始人熊焰介绍北京算力自由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第四方平台,构建中立的交易环境。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服务,包括展图线与算力测评、算力联网、算力封装、教育组织、在线支付、算力使用、合作分成。最重要的任务是构建可信的交易环境,主体身份可信、交易过程可信、账单可信、分成支付结算可信。建立数据驱动价格机制,通过信息透明充分竞争形成全网的最低价。

曙光云计算集团解决方案部高级咨询顾问王琪介绍,曙光的技术基因来自超算。曙光的理念是要建设城市级综合性融合型的算力中心。在此背景下形成融合算力、开放、兼容生态、绿色、运营五位一体方案。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在全国建设了二十多个计算中心,像芜湖、重庆、成都等都是东数西算的枢纽。
云联盟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龚梅在致辞中指出:中关村是国家创新的品牌标志,云计算是数字经济基座,产业是发展要素,联盟是企业联合体。基于此,云联盟主要做两件事儿,一件事儿是帮助科技企业进行生态合作,另外一件是在产业端实现落地,解雇决应用问题。经过多年发展,云联盟形成了高质量、高活跃度、高频率以及高规格的运营机制,吸引了600余家中国云生态的企业。

在交流环节,来自蓝耘科技、中国电信、北斗院的嘉宾分享自己在AI和算力方向的探索、实践,并就所有关注的问题与现场嘉宾进行了交流。

